在中国,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——有个老人端正地坐在地上。他的脸部很是奇异:眉骨隆起,周围竟镶嵌了四只眼睛!每只眼睛里还直发出炯炯的光,射在跟前一堆横七竖八的图形符号上面。此时,正是夜深人静,万籁俱寂;忽然,撕天裂地“哗啦”一声响...
[详细]
《中国汉字源流》
字数(1482)
什么叫“自源文字”呢?从文字发生学的角度来说,文字分为自源的和借源的两大类。所谓自源文字,是指从文字产生开始,就独立发展的文字,在文字的形状和体系上是自己独创的,历史也比较悠久,如:汉字,亚洲西部的苏美尔楔形文字,中美洲的玛雅文字...
[详细]
《中国汉字源流》
字数(599)
关于仓颉造字的说法,如果抛开它的神话色彩,在积极的方面可以对我们有两种暗示:其一,不消说是表明了汉字的自源性质;其二则提供了汉字起源的最早年代的信息。据中国的古史记载,黄帝是纪元前约2500年的人物。这相当于中国考古学所指原始社会...
[详细]
《中国汉字源流》
字数(1227)
现今,多数的语言学家都认为:语言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,文字则是记录语言的工具。这种说法是大致不错的。但在我们看来,文字是人们用以贮存宇宙与大自然给予的信息的一种载体。当人类刚刚诞生,他们所首先感知的,便是无垠的宇宙与...
[详细]
《中国汉字源流》
字数(2074)
河南省安阳市的西北郊,有一个村庄,叫小屯。自古以来,这里居住着世世代代辛勤耕作的劳动人民。那是100多年前的事了,他们耕地的时候,忽然发现在犁耙翻起的土块间,混有一些大小不等的坚硬骨片,捡起来一看,不少骨片上都有些像是刀刻的道道,有...
[详细]
《中国汉字源流》
字数(4362)
根据考古发现,我国早在殷商时期,就已进入了青铜时代。青铜,就是铜和锡的合金。从商代到周代,统治者和贵族广泛利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,主要有食器、酒器、水器、乐器,如鼎、鬲〔li立〕、豆、爵、尊、盘、钟、钲〔zhenq征〕等等。在这些器具...
[详细]
《中国汉字源流》
字数(1139)
根据以上介绍,我们知道,甲骨文是契刻(也有笔写) 于龟甲、兽骨上的古文字 (古代汉字),主要见于商代后期和西周前期。金文是铸刻于青铜器上的古文字,始见于商代中期,盛行于西周和春秋。所以我们所说的金文,主要指西周和春秋青铜器上的古代汉...
[详细]
《中国汉字源流》
字数(2533)
以上介绍的关于铸刻、书写在陶器、玉石、简帛、玺印、货币上的古代汉字,由于材料比较零碎,而就现今考古所得,时代大多属于战国时期;从字形结构和书写风格来说,又和西周、春秋时期的金文有相当大的区别,因此,不妨给它们一个笼统的名称,叫做...
[详细]
《中国汉字源流》
字数(1217)
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,后世许多学者把它叫做“籀〔zhou皱〕文”或者“大篆〔zhuan赚〕”,是相当工整的一种文字,比起西周和春秋时代的金文,变化也不算太大。这种字,可以用唐代时出土于该地区的《石鼓文》作为代表(图21)。图21 石鼓文拓片(部...
[详细]
《中国汉字源流》
字数(979)
现在,我们来看汉字的“字”。这个字由 “宝盖头”——宀 (表示屋子)底下一个孩子的“子”组成,它的意义是与生育有关的。所以我们说“字”,就有产生、孳乳并且越来越多的意思。这里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汉字是如何孳乳增多的。我们已经知道,中...
[详细]
《中国汉字源流》
字数(4019)
汉字的造字法是人们在造字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。和造字本身一样,也不是某一个人的发明创造,更不是先有人制定出了造字法然后再来造字的。不过,当汉字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,就有人开始来归纳汉字的造字法了。于是在战国时代,就出现了“六书”...
[详细]
《中国汉字源流》
字数(1796)
由于汉字的孳乳,它的数量必然从少到多,不断发展。这种发展的情况,可以通过记录汉字的档案——字典而得以了然。记录迄今为止我们所发现的汉字的最早字体——甲骨文的字典,具有代表性的是《甲骨文编》。这书由孙海波编集,分为三大部分: 一...
[详细]
《中国汉字源流》
字数(1463)
小篆虽然是较整齐的长方形,结构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,可是写起来并不方便,很快地在民间出现了一种较为草率的新字体。这种新字体首先是破坏了小篆的端庄工整,把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。这种新字体,据说当时在下层小官吏、差役(皂隶)...
[详细]
《中国汉字源流》
字数(1633)
草书,就是写得草率、快速的字体。按说任何字体都可以草写,都可以有草书,但是文字学所指的“草书”是一种特定的字体,它是民间从隶书发端萌芽的。在本世纪以来所出土的西汉初期用隶书书写的帛书和简牍中,可以看到有些字已有连笔书写的现象...
[详细]
《中国汉字源流》
字数(700)
楷书也是直接脱胎于隶书。它把隶书笔画的写法改变了,主要表现在横笔的末端不再向上挑,而是收锋;点笔由长形变为带圆状;撇笔的方向改为斜向下,出尖锋;钩笔不用慢弯,成了硬钩。更重要的,它把汉字由隶书的扁形,改为基本上呈现方形。后来很多...
[详细]
《中国汉字源流》
字数(1022)
行书,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。它不像楷书那么工整,也不像草书那么奔放。过去有人打比方,认为楷书像人的坐,草书像人的跑,行书则像人的行走。因为行书比楷书随便些,可以写得快,又不像草书潦草得让人不易看懂,所以最受到人们的喜爱...
[详细]
《中国汉字源流》
字数(427)
汉字在使用与发展的过程中,一直受到两条规律的制约。一条叫做“简易律”,就是写字的人希望写得快,节约时间,这样就要求汉字的形体简单易写,于是造成汉字的一种演变趋向——简化。简化表现在哪儿呢?我们知道,汉字来源于图画。汉代的许慎已...
[详细]
《中国汉字源流》
字数(1231)
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里,文字曾经只是作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,被国家政府、帝王公卿所使用,本身就是权力的象征,运用于庄重肃穆的场合。在这种场合下出现与使用的汉字,形体结构和书写风格都必须是正式的、规范的,也就是官方所认可的,因此...
[详细]
《中国汉字源流》
字数(1172)
汉字是我们祖先集体的创作。开始的时候,也许杂乱无章,有许多只是一人一时一地所使用,没有得以通行就消亡了。至今发现的甲骨文形体有4000多个,可识的不足2000个;金文形体将近4000个,可识的也不过2000出头。这2000多个汉字,应该是受到当时...
[详细]
《中国汉字源流》
字数(1171)
在用汉字记录汉语的时候,曾经发生这样的情况:不同地方、不同的人在最初记录某个词时,创造、使用了不同的字。由于是记录同一个词,那么这些字的读音和意义都是相同的,只是形体不同。如果这些字都被承认,加以通行,那么这些字之间,就形成了异...
[详细]
《中国汉字源流》
字数(60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