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肺炎影响下,“直播带货”成为新风尚,各行业争相布局线上直播营销新阵地,就连车企高管“上线”带货已不鲜见。直播间内,高管们亦庄亦谐,各显本领,倒也成了今年以来车市中一道别样的风景线。就在“上线”成为潮流之际,近日,福特中国CEO陈安宁却选择直接“下场”,真枪实弹试驾车辆并进行技术讲解,福特陈安宁算是解锁了高管带货的新姿势。
福特陈安宁试驾汽车并深度讲解
“硬核”带货与创新基因
带货之难,难在需要形神兼备,表里如一,不仅要传递信息,还要以能令人信服的方式传递信息。而且,车企高管带货,卖车事小,重在造势,展现姿态,方式的选择因此更加具有象征意义。无论是照本宣科式的产品介绍,巧舌如簧的“单口相声”还是与用户互动中的谈笑风生,内容能在多大程度上为消费者接受,难有保证,但呈现的形式本身多半能留下印记,进而影响消费者对企业或品牌的感知。福特陈安宁亲自下场,遵循的可能正是这样的逻辑。
技术研发出身的陈安宁本就是资深工程师,素有懂车、爱车之名,试驾、讲解产品和技术,自然信手拈来,呈现效果及说服力也有充分保证。更重要的是,与网络直播相比,福特陈安宁这种更为“硬核”的带货方式,对昭示福特品牌的工程师基因及技术形象,益处颇多。毕竟,获得产品和技术信息的机会多不胜数,但见识跨国车企高管担当车评人的机会却不寻常。这种第一个“吃螃蟹”的举动,初看可能不太福特。但实际上,作为行业内最有“谈资”的品牌之一,“敢为人先”一直是福特鲜明的标签,多次引领行业技术革新已经足以说明问题。
福特陈安宁担当专业车评人
技术语境下的“软性”法则
回过头来,福特陈安宁下场带货固然有正名和加分的功效。但功效能在多大程度上转化,终究还要看“货”本身够不够“硬”。这里的“硬”不仅指技术扎实、素质过硬,更指的是切中中国消费者要害的能力。客观来说,崇尚技研的福特,从小车到大车,从入门到高端,一直以来都足够硬朗。只是,面对需求日益多元的中国消费者,“硬桥硬马”的风格单独已难奏效。如何在有“硬”技术打底的情况下,把身段“软”下来,做到收放自如,方才彰显功力。
福特近段时间在国内推出的产品,虽多是全球车型,但外观、内饰分明融合了更多中国消费者的审美取向,比如更为大气的前脸,再比如更具品质及科技感的内饰。同时,为迎合年轻消费者对智能科技的偏好,其与百度合力打造的SYNC+车载系统及自身看家的CoPilot360辅助驾驶系统也逐渐在旗下车型中普及。随着福特在国内创新、设计、产品、新能源四大中心的加速打造,加上供应链和人才队伍的持续本土化,可以预见,中国在其体系内将由技术输入地成为诞生地甚至输出地。届时,算不上褒义的“中国特供”也可成为不折不扣的全球车型。
福特陈安宁聚焦提升产品智能科技
福特陈安宁下场带货,是福特在沟通方式上寻求变化的一次直观显现。放下身段,用更接地气的方式与消费者平等对话,似乎是唯一出路。从早前邀请用户参观探险者生产线到本次福特陈安宁带货,一系列行动中已可看到福特姿态的变化。更大的层面上,用户端的“软”还体现在对服务的重视。过去几年的短暂失意,客观上刺激了福特从专注产品到着眼用户体验的思维转换。无论是一系列略显激进的服务承诺,还是疫情期间快速响应推出的各种关怀举措,从中亦可见其服务理念的转变。
福特陈安宁对话消费者
坚定初心,砥砺前行。福特中国以乘风破浪的姿态,用诚意十足的产品、服务回馈市场,同时福特陈安宁下场带货,更能彰显福特植根中国市场的战略决心。相信任何一个珍视且尊重中国市场的品牌,也值得被中国市场温柔以待。